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趋势
商务部发布《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0)》
 [打印]添加时间:2021-11-22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366
   商务部官网近日发布《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0)》,报告全面反映了2019年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基本情况。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同比增长10.2%,达3.54亿吨,回收总额约9003.8亿元,同比增长3.7%。
 
  报告称,2019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约10万家,从业人员约1500万人。截至2019年底,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十大品种的回收总量约3.54亿吨,同比增长10.2%。
 
  2019年,我国十大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额约9003.8亿元,同比增长3.7%。报废机动车、废钢铁、废旧纺织品、废轮胎、废玻璃等品种的回收额均有增长,其中报废机动车回收额增幅最高,同比增长22.8%。
 
  图1 2019年我国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量及占比情况
 
  报告分析了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主要特点包括:
 
  1.政策助推行业转型升级
 
  2019年,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国家对再生资源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再生资源领域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力度加大,多项重大利好政策相继出台,持续为行业注入增长动力,推动再生资源行业向集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发展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9〕44号),提出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综合利用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集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开发银行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通知》(工信厅联节〔2019〕16号),明确提出支持实施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推动废钢铁、废塑料、退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等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
 
  5月,《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715号)取消了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总量控制要求,实行“先照后证”制度,允许“五大总成”再制造再利用和旧件流通,报废机动车的收购价格改为由市场主体自主协商定价,通过规范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为,畅通汽车产业循环发展链条,促进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的快速发展。
 
  2.标准支撑作用逐步凸显
 
  2006年以来,国家标准委等14部门先后发布《2005-2007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2008-2010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其中废旧产品及废弃物回收与再利用重点项目100多项。在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企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再生资源行业标准化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截至2019年底,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现行的国家标准164项、在研的国家标准计划38项、现行的行业标准139项、发布团体标准70项,已形成国标与行标相结合,强制性与推荐性相协调,覆盖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旧纺织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多个再生资源品种,涵盖回收和利用领域的标准体系,基本满足了产业发展对标准化工作的需求,有效促进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并将继续推动产业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国际竞争力。
 
  3.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模明显扩大,全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轮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玻璃等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逐步攀升。从全国来看,大部分地区已建立起以回收网点、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回收利用基地)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回收网络。据不完全统计,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重庆、厦门、宁波、大连、青岛等22个省、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目前已形成回收网点约15.96万个,分拣中心1837个,集散市场266个,分拣集聚区63个,回收网络已初具雏形。一批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凸显,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衔接模式、“互联网+回收”模式、手机app或热线平台服务模式逐步成熟,集回收、分拣、集散为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逐渐完善。
 
  4.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协同发展
 
  在政府引导和市场化机制运行下,上海、广东等省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稳步开展。结合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多个省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企业或公共场所开展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与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两网衔接”,鼓励和推动回收体系与垃圾收运体系各环节有机结合,通过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合作,推动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融合,如浙江虎哥环境有限公司打造以生活垃圾分类服务为核心的社区生活服务平台,通过精细分类,解决废塑料、废玻璃等低价值再生资源回收问题,大幅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率;飞蚂蚁、四川银谷智联和深圳恒锋等企业纷纷进入社区,将废旧衣物回收融入网络,规范废旧衣物回收、提高回收量的同时,垃圾减量也取得明显成效,实现资源回收与生活垃圾分类协同发展。
 
  5.全流程监管新模式初步应用
 
  2016年,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实现信息流与物质流的统一,在政策引导下,行业组织和企业积极探索开发再生资源回收信息化平台。
 
  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再生资源行业定位不明确
 
  由于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经营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场地简陋、安全环保设施差以及税收上缴少、效益低等原因,各地政府对再生资源回收项目的态度“冷热不均”,目前某些地区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存在偏见,限制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企业发展,有些地方干脆一禁了之,不允许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落户。
 
  2.精细化分拣水平低
 
  由于再生资源来源广泛、回收路径复杂,目前国内回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再生资源分拣仍由人工进行粗略分类,不同类型、不同系列原料难以有效分离,下游企业利用过程仍需要花费人力和资金进行预处理,造成回收环节成本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
 
  3.小散乱现象依然存在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进入门槛低,无组织、无管理的小回收主体在整个回收行业中所占比重较大,不少行业经营者长期以来无固定经营场所,经常处于“打游击”状态,部分企业也游离在行业监管之外。一些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缺乏规范处置能力,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有的甚至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生产和堆放过程中极易产生扬尘、废水等环境问题。
 
  展望未来,报告认为,在政策的引导下,固体废物资源化水平和塑料回收比例均将得到大幅提升。但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再生资源价格持续下跌,行业整体处于疲软状态。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趋好以及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下游企业对再生资源的需求有所回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疫情对于回收行业的冲击,与2019年相比,行业整体形势仍不容乐观。
 
  非法倾倒垃圾!北京警方已破获相关刑事案件53起
 
  生态环境部与应急管理部联合开展危险废物处置专项督导检查!罚款93.26万,赶紧对照自查:固废、危废贮存基本要求!
 
  延期通知|2021年全国废铅蓄电池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环境管理培训班
 
  【头条】沈阳市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项目申报指南
 
  【消息】中再生协会2021年第一期区县垃圾分类工作实战培训在武汉成功召开
 
  【消息】中再生协会与山鹰国际就废纸加工行业规范条件和试点建设工作开展研讨
 
  【权威发布】三部门鼓励家电生产企业开展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
 
  重磅!生态环境部印发《2018-2020年全国恶臭/异味污染投诉情况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