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再生资源产业“互联网+”时代创新发展论坛在河南召开,标志着再生资源行业开始全面接触互联网。会上,业内人士针对互联网这种新兴的事物将如何与传统的再生资源行业融合、如何改变再生资源行业老旧的回收方式、又将如何破解企业融资难等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互联网+回收”
将成为回收新趋势
家住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西路的曹阿姨推着小车,将攒了一个多月的废报纸、纸箱、饮料瓶推到相邻小区的废品回收站来卖。她告诉记者:“每隔一段时间,家里的废弃物就能堆满半个阳台,这些报纸、纸箱和水瓶又都是可回收的,所以我就把废物收集起来,每隔一定时间来这个回收站换点买菜钱。”
对于社区回收站,刘阿姨表示满意,但是她更希望能够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预约专业人员上门回收,而这与湖南奔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总的设想不谋而合。
居民打开手机上的废品回收APP,下单以后,30分钟内回收员就能上门服务,统一着装,统一操作,在完成废品回收以后,回收员结算现金或者微信扫码将卖废品所得收入直接支付给居民,然后居民像淘宝一样,给回收员评分,如果回收员得了差评,业绩便会受影响……,这是陈总设想的社区回收一幕,他计划近期上线一个互联网回收产品,同时在微信的小程序上投放,藉此实现上门回收O2O。
“行业粗放,没有巨头和成型模式,这种混沌状态背后蕴含着巨大的机遇。”陈总抓住了再生资源行业的根本。据了解,截至2014年底,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报废船舶、废玻璃、废电池等10大类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2.45亿吨,同比增长4%,回收总值为6446.9亿元。
毋庸置疑,再生资源的市场潜力是不容小觑的,再生资源行业利用移动互联网介入到回收领域,可以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直接对接消费者,减少传统回收的繁杂过程,在废品产生的环节直接实现回收,能够提高废旧物品的回收总量,降低回收成本。
“互联网+回收”的经营模式将促进传统回收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型回收企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一些企业通过互联网线上服务平台和线下回收服务体系两线建设,形成了线上投废、线下物流的模式,这对改变传统回收“小、散、差”的状况具有积极的意义。
“互联网+回收”
需克服传统行业的弊端
尽管业内人士已有相对成熟的思考,但是就整个行业来说,当前再生资源行业对“互联网+”还很陌生,“互联网+回收”也只是刚刚开始,其发展尚需克服行业长期存在的弊端。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潘永刚介绍,目前,再生资源行业缺乏回收主体,终端回收多为个体,加工环节以小微企业为主,回收环节形不成规模,成不了体系,市场缺乏大供应商,利废企业多靠进口解决原料不足的问题。而且,行业整体分拣技术水平较低,除少数企业回收工艺和装备较先进,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善外,大多数主体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分拣精细化、专业化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再生资源的利用率。此外,部分品种回收率低,废玻璃、废电池、废节能灯、废纺织品等品种,受回收成本高、利用价值较低和利用水平有限等因素影响,经济效益较差,回收率较低,一般只有30%左右,个别品种甚至随生活垃圾丢弃,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这些问题都对互联网介入再生资源行业有一定的影响。”湖南长沙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秘书长周儆也有相同的感受,我国再生资源的品类在不断扩展,基本上能做到应收尽收,但是整体的回收体系没有形成,导致回收竞争非常激烈,而且比较混乱。他指出,互联网创新回收方式还需克服3个难题,首先,需要提升公众的回收意识,改变废旧物品就是垃圾的陈旧观念,更要认识到每一个废旧物品都有再利用的价值;其次,需要解决再生资源标准化的问题,虽然再生资源行业内的标准并不少,但是废旧物品所含的可利用资源量千差万别,目前的标准并不能完全适用;然后,需要解决传统回收网络与互联网回收网络的兼容问题,我国目前以传统人力为主的“社会化回收”体系,并没有预留互联网的接口,互联网的进入,必将冲击传统的回收大军,如何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整合传统回收资源也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
回收状态的差异也是“互联网+回收”的一大阻力。陈总介绍,中国和国外的回收状态完全不同,发达国家的废旧物品免费获取,仅靠再生品即可盈利,塑料瓶、玻璃瓶等被回收时自动分类,投瓶人会得到打折券、积分等奖励,赠送的优惠券、打折卡也不会给回收企业增加成本。而在中国,废旧物品都要回收企业花钱买,虽然单个的价格微乎其微,但是在庞大的基数支撑下,这部分费用就成了企业额外的“痛”。
潘永刚认为,随着劳动力成本提高,以传统人力为主的回收方式终将面临新的改变,互联网将开拓新的回收方式,通过网络平台整合上下游资源,有效解决前端分类的问题和降低后端分拣的成本。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接入金融服务,可以有效缓减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要实现这些利好,则需要社会、行业、政府的共同协作。